勇猛精进,志愿无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于凯铭 个人简介:于凯铭,男,汉族,1996年6月生,中共预备党员。新葡的京集团4321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中英合作)专业学生,现任校学生会团总支书记、院学生会副主席、班长等职务,曾获“校百优大学生”、2018“奥维森杯”全国大学生畜产品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校级以上荣誉50余项。 勤学,勤思,勤总结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大学课程的设置和学习与中学时代有着极大的差异,而中英专业课程设置的特殊性又要求我能够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适应好语言与商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场景的不停切换让我在进入大学初期便产生了诸多不适应,那时的我有过许多次迷茫和慌张,看着分享会上优秀学长学姐们取得的耀眼成绩,心中充满了向往。 我开始下定决心要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尝试着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把听课变成一个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过程,让自己放松下来而不是刻意地逼迫自己,用思考、交流与总结取代无意义的焦虑和紧张,这让我在融入课堂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学分绩点与综合测评稳居班级第一、连续两年荣获优秀学生奖学金、外教课成绩全专业第一、一次性通过四六级考试且成绩位居全校前3%。食品专业课程的学习让我第一次从生活中去思考知识的真谛和应用的方法,亲身的参与感让我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兴趣。以一颗宁静、有趣而积极的心去学习,让我看到了努力与勤奋背后的奥秘:不焦躁和慌张,才能看得到乐趣,找得到方法,这也成就了我学习课程和复习备考过程中最好的心态。 有新,有料,有智慧 “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与自己的战役,但我很热爱它”,我时常跟我身边的朋友和学弟学妹们讲这一句话。大二上学期,为了更好地丰富自己的大学经历,也为了能够进入实验室去学着理解和应用课堂上那些记忆起来有些生硬的知识,我开始了自己的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经历。一次次实验的失败,一个产品细节上百篇文献的查阅学习,一次次知识漏洞的补足,起初的巨大压力曾很多次近乎要扑灭我继续坚持下去的热情和勇气。实践和双创活动,都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项目书上有时别出心裁的语言表达或许会让人感到惊艳,却弥补不了项目核心竞争力的不足。 我开始沉下心来去思考项目自身一系列的问题:精彩的创新点切入、强大的科学理论支撑、完善合理的团队组建、细致入微的材料撰写、严谨细致的实验设计、不厌其烦的实验测定,一次项目筹备过程中,每一项工作我都要求自己做的更加踏实。 “做实践双创,靠的不能只是努力,更要善于用智慧去观察和思考”,这个起初被忽视的道理在第一次参赛碰壁后彻底警醒了我,创业赛事和创新赛事究竟在关注和谈论什么?项目要有的基本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怎样的路演设计方案才能更好地呈现项目?怎样的论述逻辑才能更好地表达项目?在一次次不同赛事的参与过程中,我一遍遍地总结搭建着一个日趋完善的经验体系,而这也使我受益匪浅。一年,13项校级以上实践双创赛事奖励,我收获了许多荣誉,也收获了更多成长。 敢想,敢做,敢担当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中学时代六年的班长和学生干部经历,让我深知担任学生干部的责任与使命,一件事用心参与、尽职尽责或许只能对整体产生很小的作用,但足以提升自身的能力,也分享一份令人欣喜的温暖。带着锻炼自己的目标以及服务奉献集体和同学的心愿,我在大一下学期便积极加入了学院学生会。 在大学,我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干事做起,在最普通的场务工作中也学着用智慧去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和准确率;主动挑“重活儿”锻炼自己,积极参与文书写作、新媒体建设、视频剪辑、活动策划、学生党建等各类学生会、学生干部工作;积极向其他兄弟学院和优秀同学学习经验;到校学生会挂职锻炼,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结交朋友......大二担任学院南校区学生会副主席,分管新媒体及宣传部门工作以来,我从整体思考了相应部门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在大一工作和活动中总结的经验,积极引导负责部门强化提升自身工作专项实力、建立完善栏目体系、设计推送选题会,发挥“三微一端”新媒体平台优势,用“大调研”提高活动质量、“大调研”增强活动效果,最终在2018年学校“青年新媒体奖项”评选中包揽全部奖项,学院易班建设成果始终位居全校前列。 “竭尽全力不强求,而不是两手一摊不作为”,在“佛系青年”与“斜杠青年”间寻找最好的平衡,努力成为“敢想、敢做、敢担当;会思,会干,会创新”的学生干部是我一直不懈努力的目标。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持身不轻,用意不重;勇猛精进,志愿无倦。未来,我会更用心地去学习,参与和成长,把每一件事情落到实处、做到深处、建到新处,努力成长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模样,做最幸福和执着的“食科人”。 |
新葡的京集团4321“扶贫扶志,助学铸人”优秀学生事迹 |
- 发布时间:
2021-07-16 - 浏览次数:
10